人类在2600年前就有了耳饰,目前不论东方还是西方耳饰仍非常盛行,特别在非洲和东南亚里,耳饰十分普及。日本和中国的情况差不多,女性们外出和在社交场所喜欢戴耳环装饰自己。纵观历史的长河中的打耳洞,耳洞一路发展过来就有哪些故事呢?
耳环现有穿孔式和交式两种,但十分贵重的耳环因害怕丢失,一般不主张用夹式,还有很小的点状耳环,也只有用穿孔式的才好看。那末耳环孔打在耳垂的什么部位,才能使耳饰恰好显出美的效果呢?
传统的耳环孔的位置,首先沿屏间切迹作一条水平线,在水平线的内1/3的点上作一条垂直线,这条垂直线的1/3处就是传统的耳环孔的位置。
日本的江崎哲雄先生通过反复研究,认为用下面的方法定点更为合理。首先也是沿屏间切迹作一条AB,将AB线将距离的分为三等分,同样在内三分之一处作一条垂直线CD,所不同的是耳环孔的位置E点,是在AE=DE的E点上。此种定点方法目前在日本已被公认。
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经验的积累,如今的打耳洞手术是怎样进行的呢?
一、手术方法与技巧
1.操作方法与技巧
先寻找并画出穿孔点的位置并用龙胆紫标记。有时也可根据求美者要求选定穿孔点位置。耳垂为耳廓的较下部分,它的皮肤薄而细嫩,内含脂肪和结缔组织,无软骨,因此易穿刺。由于耳垂形态的个体差异较大,所以耳垂穿孔点的定位也要因人而异。原则是不可太靠近耳垂的下边缘和后边缘,以免以后无意中牵拉耳饰时引起耳垂裂开。一般认为,合适的穿孔点位置是:画出一条通过耳屏切迹的水平线,在此水平线的内l/3处向下作垂直线,将此垂线三等分,上1/3处即为适宜的穿孔点。
定点后,如无耳垂穿孔枪或无激光穿孔,多采用穿线法穿孔。
手术在无菌操作下施行,术者用左手捏住耳垂下端,右手持穿有粗丝线的角针,从耳垂前外侧面的定点垂直向后内侧面快速穿过耳垂,然后将两线头打结。线留置一周左右即可拆去,拆线后即可戴耳饰。粗丝线留置过久,常引起线头反应甚感染,因此穿孔后也可直接戴消过毒的金属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