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斑病变是指发生在视网膜黄斑区的病变,它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。www.8682.cc黄斑位于视网膜正中心,是视力较敏锐的部位,含有大量密集的感光细胞,对我们形成视力至关重要。当黄斑区发生病变时,中心视力会明显下降,患者视力会较重受影响。接下来,为大家详细介绍黄斑病变的相关知识。
1.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
这是中青年人常见的黄斑病变类型。它主要是由于黄斑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之间出现液腔,即视网膜浅脱离引起。患者大多为青壮年男性,发病年龄在20 - 45岁,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、视物缩小。这种疾病大多能在3 - 6个月内自行变好,是一种自限性疾病,但也容易复发,多次反复后可能导致视功能不可逆性损害。
2.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
这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黄斑病变,又分为干性和湿性。干性主要与视网膜下的脂质堆积或代谢物堆积相关,一般不会引起太多症状,可进行观察处理;湿性主要与渗出和新生血管相关,常有出血、视网膜牵拉、看东西变形等症状,需要及时就诊处理。随着年龄的增加,患病风险也随之增加,是导致老年人视力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3. 黄斑裂孔
是因为黄斑中心全层神经上皮缺失引起,常见病因有外伤(比如激光射入眼睛导致黄斑区灼伤)、炎症、高度近视等。患者视力下降比较明显,伴有视野中心暗点。
4. 黄斑前膜
是由于各种原因,导致黄斑视网膜前面有一层增殖膜。8|682.cc它不仅会影响视力,还可能会牵拉视网膜导致裂孔以及水肿。黄斑前膜可以是特发性的,原因不明,可能与玻璃体后脱离有关;也可以继发于其他眼内异常,如眼外伤、眼部手术等因素。症状中视物变形较为明显。
1. 年龄因素
随着年龄的增长,黄斑区细胞的代谢功能逐渐减弱,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间的连接变松,从而引起黄斑变性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通常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中,年龄越大,发生黄斑病变的危险性也越大。
2. 遗传因素
部分黄斑病变具有遗传倾向,如家族性黄斑变性、斯特格病、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等。这些疾病通常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,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功能异常,进而引发黄斑病变。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黄斑变性,那么其他家庭成员的患病风险会相应增加。
3. 慢性光损伤
长期暴露在强光或紫外线下,可能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受损,从而引起黄斑病变。所以,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时,应佩戴合适的太阳镜以防护紫外线。
4. 高度近视
高度近视(近视度数超过600度)患者的眼球轴较长,视网膜和脉络膜容易发生病变。长期的视网膜拉伸可能导致黄斑区结构改变,从而引发黄斑变性,高度近视患者发生黄斑病变的风险较正常人群高。
5.m.8#682.cc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
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,容易引发视网膜微血管病变。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视网膜血管损伤、出血,进而影响黄斑区的血循环,引发黄斑病变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。
6. 其他因素
眼部外伤或手术,如眼部受到外伤或进行视网膜手术,可能会导致玻璃体后脱离,黄斑出现褶皱后,引起黄斑病变;生活习惯因素,若长时间吸烟、饮酒或长时间缺乏胡萝卜素等营养元素,也可能会导致黄斑病变;此外,精神焦虑、紧张、疲劳、易怒等,也可能导致黄斑病变,如中心性浆液性黄斑病变等。
黄斑病变共同的特点是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、眼前有黑影、出现看东西变形等现象。比如看东西发暗,有人看东西可能会变形,小的东西会看的变大,大的东西会看的变小,直的东西会看的扭曲、变弯;或者眼睛前边有个固定的黑影。不同类型的黄斑病变,症状可能会有所差异,例如黄斑裂孔患者视力下降比较明显,伴有视野中心暗点;黄斑前膜患者视物变形较为明显。
1. 治疗方法
治疗黄斑病变的方法因病变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。如果是黄斑裂孔或黄斑前膜牵拉将要形成裂孔,通常要及时进行手术;对于老年性黄斑变性,可行玻璃体腔注射“雷珠单抗”“康柏西普”等抗VEGF药物;中青年人易得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,具有一定自限性,可自愈,但也需定期复查。
2. 预防措施
为预防黄斑病变,日常应注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,佩戴合适的太阳镜以防护紫外线;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,多摄入富含胡萝卜素等营养元素的食物;定期进行眼部检查,尤其是患有糖尿病或高度近视的人群更应加强眼部护理;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避免长时间吸烟、饮酒,避免精神过度紧张、焦虑和疲劳。
黄斑病变是一种对视力影响较大的疾病,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,其类型多样,引发原因也较为复杂。无论是青少年儿童可能出现的遗传性黄斑病变,还是老年人常见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,以及年轻人易患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,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。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预防措施,一旦出现视力下降、看东西变形等症状,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,以便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尽可能保护好我们的视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