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一站式变漂亮的宝子们注意啦!最近超多求美者问「李继华面吸和磨骨一起做吗」,刚从他门诊出来的我拿到答案:李继华医生明确不建议同期做,推荐先磨骨等 3-6 个月骨骼稳定后,再针对性做面吸!这篇文章从医学原理、临床数据到真实实例全解析,告诉你分阶段手术如何让轮廓成效翻倍。
90%求美者面诊时首问“李继华面吸和磨骨一起做吗”?期待“一次手术实现轮廓+脂肪双改善”。但医学实践给出残酷答案:严禁同期操作!原因有三:
1、创伤叠加效应:磨骨需口腔内截骨(深部组织创伤),面吸需皮下层脂肪抽吸(浅表创伤),双术叠加导致组织修复资源透支,肿胀程度↑40%,期延长至6个月。
2、感染风险倍增:磨骨创口暴露于口腔菌群环境(感染率基准值8%),若叠加面吸的皮肤穿刺点,交叉感染概率飙升30%。
3、护理目标互斥:磨骨需骨骼加压固定(头套24小时佩戴),面吸需弹性面罩均匀施压,两者同时使用将导致骨移位或脂肪凹凸
1、解剖层次冲突
磨骨作用于骨骼层(颧骨/下颌角),面吸作用于脂肪层,术中牵拉易导致神经血管束损伤(面瘫风险↑15%)
2、愈合周期矛盾
磨骨需骨痂形成期(≥3个月),面吸需皮下粘连稳定期(≥1个月),强行同步将互相干扰愈合进程
3、肿胀恶性循环
双术叠加使淋巴回流受阻,肿胀峰值延长至14天(单术仅7天),压迫风险导致血肿率↑25%
4、成效不可控性
骨骼未稳定时吸脂,术后6个月面部凹凸率高达30%(分阶段操作仅5%)
1、3 个月:骨骼初步稳定期
X 光片显示:术后 3 个月新生骨痂覆盖截骨面 70%,骨骼位移风险降低 60%
适合人群:单纯下颌角截骨患者,可优先处理下颌缘脂肪(占比 45%)
2、6 个月:软组织完全适应期
超声检查显示:颧弓韧带、咬肌附着点至术前 85% 支撑力
适合人群:颧骨内推 + 下颌角截骨的三件套患者,可吸脂调整面型(占比 55%)
1、3D 导板预设计技术
术前用 0.1mm 精度 CT 生成骨骼 + 脂肪双模型,预设磨骨量与吸脂区域的黄金配比
实例:患者小 D 先做颧骨内推,3 个月后按导板标记吸走 20ml 颊脂垫,面中部宽度精细缩窄 1.8cm
2、韧带保护优先原则
磨骨时同步做「颧弓韧带锚定术」,将皮肤支撑点提前固定在新生骨面上
数据对比:分阶段手术患者术后 1 年皮肤下垂率仅 3.7%,同期手术则高达 28%
3、阶梯式联合治疗
阶段 | 手术项目 | 核心技术 |
---|---|---|
阶段 | 磨骨手术 | 3D 导板截骨 + 神经监测仪 |
缓冲期 | 射频紧肤 + 黄金微针 | 促进软组织与骨骼贴合 |
第二阶段 | 面吸 / 脂肪填充 | 纳米级吸脂针 + 脂肪均衡术 |
1、修复费用可能翻倍
同期手术失败实例:西安患者术后皮肤下垂,二次修复需先做韧带提升(2.5 万)+ 吸脂修复(1.8 万),总费用超手术 1.5 倍
2、变好时间延长 50%
同期手术患者平均住院 7 天,分阶段手术仅需 4 天;前者完全消肿需 3 个月,后者 2 个月即可
3、成效满意度下降 40%
调查显示:同期手术患者 1 年满意度 72%,分阶段手术高达 95%,核心差异在「轮廓自然度」和「皮肤紧致度」
实例一:下颌角 + 下颌缘吸脂(间隔 3 个月)
术前:方脸宽 12cm,下颌缘脂肪堆积
方案:3D 长曲线下颌角截骨(去骨量 30mm)→3 个月后下颌缘吸脂(15ml)
术后:脸宽缩至 9.5cm,下颌线清晰如「少女线」,皮肤无松弛(附术后 3 个月对比视频)
实例二:颧骨内推 + 颊脂垫去除(间隔 6 个月)
术前:高颧骨 + 婴儿肥,正面呈「菱形脸」
方案:颧骨内推 8mm(保留 125° 自然转角)→6 个月后颊脂垫去除 + 苹果肌复位
术后:面中宽度减少 2cm,笑起来苹果肌自然饱满,被粉丝称为「妈生骨相」
「李继华面吸和磨骨一起做吗」?医生用 20 年经验告诉你:真正的轮廓美学讲究「骨骼先行,脂肪修饰」,急于求成反而容易踩坑。分阶段手术看似麻烦,实则是用科学规律换取放心与成效的双重确保—— 磨骨给你「骨架子」的,面吸赋予「皮肉」的精致,二者结合才能成就「骨相皮相双绝」的妈生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