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其实想表达的是,如果重新来一次,我40岁的时候,还是会做正颌手术,不过我会在选医生上多下一点功夫,不那么着急,我后悔的是自己不够稳重,仅仅凭着一股冲动做决定。我做了手术后也认识了一些朋友,她们中做的成功的挺多的,好像只有是我比较失败的一个,主要她们确实在找医生方面下足了功夫。(以下说的仅供参考,大家不用惧怕后遗症,找好医生完全可以避免这些问题)
(我的术前照片和片子)
先说一些对我来说不是很重要的后遗症
虽然说正颌手术确实很成熟了,但是怎么说也是四级大型手术,我刚做完手术一个月的时候,我的嘴巴只能张开三个指头了,现在都10年了,也不能完全张开,但不影响我吃饭和说话,还有生活,我在的这10年里,曾经嗅觉也失灵过,不过已经完全好了,说明医生还是碰到我某个神经了,还有就是明显感觉头发脱的也多了,而且喉咙一直会有痰,声音也变得比以前沙哑了,但是我用这些小问题,换回了我口呼吸的改善。
(我的嘴巴现在可以张大的程度)
这10年间,我就没有吃的东西,虽然钛钉固定了骨头,但是被截掉的地方依然很脆弱,有时候能听到脸上突然响了一声。
10年里发生比较多后遗症就是麻木,这一点也谈不上有多后悔
我术后三个月的时候,下巴一直都是麻的,没有知觉,医生给我说因为手术会碰触到神经,所以神经的修复需要一段时间,一般需要3-6个月的时间,但是我都10年了,偶尔早上起床还是会觉得下巴没有感觉,麻麻的。
除了下巴会觉得麻木之外,我的下唇也会麻木,而且总是闭的比平时要紧一些,当然麻木感不是,所以我都习惯了,我自己会感觉说话吃饭的时候有些不自然,但是朋友们是完全看不出来的。
在这10年里,对于我皮肤的影响
对于皮肤的影响到不适,我做完手术的时候,确实容易长痘,医生说是因为短期内内分泌失调了,因为注射麻药的原因,所以我三个月之后就没有出现痘痘了。
正颌手术需要大范围的剥离组织,当你骨肉分离的比较多的时候,起来就容易发生粘连,表现在面部就是皮肤不平整,而且我的上下嘴巴闭合的时候,不再同一条线上。
记忆力方面:因为手术必须全麻,所以我感觉自己记忆力也收到了影响,当然不排除我已经50岁了,所以记忆力本就会下降的可能性。
我现在360度的样子
我是40岁做的正颌手术,但是现在普遍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去做这个手术,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孩子来讲,家长是肯定不支持的,有些家长跟我的年龄都一样大,我认为外貌很重要,但是家长也会觉得你的健康才是更重要的,做了这个手术就是会让你爽一段时间,但是不会爽一辈子,该承担的后遗症都是要承担的,就像我们常说,欲戴王冠必承其重,但是不可否认的是,正颌手术确实让我了,奉劝打算要做正颌手术的朋友一定要避开坑你的医生,多对比对比医生。
标题:经历正颌手术10年后遗症的我想说:40岁做正颌手术,我很后悔
10年前,我40岁。那时的我,以为正颌手术是改变人生的后机会——地包天、咬合错乱、侧面轮廓的土气,让我自卑了半辈子。我告诉自己:“只要做完手术,一切都会好起来。”可如今,镜子里的我,却多了不对称的下颌、麻木的嘴唇,和永远无法完全张开的嘴巴。如果时光能倒流,我一定会对当年的自己说:别冲动,别后悔。
40岁是个尴尬的年纪,胶原蛋白流失、法令纹加深,而我的颌面问题让衰老感更明显。时,医生告诉我:“年龄不是问题,正颌技术很成熟。” 我信了。看着网上那些“40岁逆袭”的,我幻想自己也能拥有流畅的下颌线和自信的笑容。
但没人告诉我:40岁的骨骼愈合能力远不如年轻人,术后更慢,神经损伤风险更高。而我,直到躺上手术台前,都没意识到这些。
为了省钱,我选了家“性价比高”的私立医院。医生“”,却连3D导板和神经保护技术都没提。术后第二天,我的脸肿得像猪头,只能靠流食维生,一个月暴瘦20斤。更可怕的是,拆线后我发现——脸歪了。
咬合错位、下唇麻木、张嘴受限,连微笑都变得僵硬。医生轻描淡写:“期需要耐心。”可一年后,我的下颌依然不对称,咬苹果都困难。那时我才知道,手术失败的元凶,是选错了医院和医生。
性麻木:下巴和下唇像贴了层塑料膜,吃火锅烫伤都没知觉。
张嘴受限:术后10年,嘴巴仍只能张开三指,啃玉米成了奢望。
面部代偿性衰老:骨骼调整后,软组织下垂加速,法令纹比同龄人更深。
心理阴影:每次照镜子都想起那句“你看起来怪怪的”,甚至害怕与人对视。
有人说:“正颌后遗症因人而异,规范操作能降低风险。” 但40岁的身体,早已失去年轻时的修复力。哪怕后来找了医院修复,也大打折扣。
① 年龄不是借口,但必须敬畏风险
正颌没有年龄限制,但40岁后需更谨慎:骨密度下降、代谢变慢,感染和神经损伤风险更高。术前务必评估全身状况,别让“”凌驾于健康之上。
② 医生资质>所有营销话术
“四级颌面资质”“3D导板技术”“神经监测设备”——这些才是救命关键词。我后来才知道,当初那家医院连基础资质都不全。
③ 心理建设比手术更重要
手术改变骨骼,但改不了人生。有人术后抑郁,因为期待从“丑小鸭”变“天鹅”,结果只成了“正常的鸭子”。接受“改善”而非“”,才能避免落差。
如果你还在犹豫,请先问自己:
是否试过保守治疗? 轻微骨性问题可以通过正畸掩饰,别轻易开刀。
能否承受1年期? 肿胀、流食、社交停滞……这些远比想象中难熬。
是否准备好为失败买单? 修复手术的费用和痛苦,可能是次的3倍。
若你仍决定手术,请牢记:
-选医院或四级资质机构,避开“网红医生”;
-面诊时追问细节:“如何避免神经损伤?”“用哪种固定技术?”;
-做好长期护理:术后3年坚持戴保持器,每年复查骨骼稳定性。
是的,我后悔。但若没有这段经历,我或许永远不懂:美是多元的,而健康是底线。如今的我,学会用妆容修饰脸型,用瑜伽改善体态。偶尔看到年轻人分享正颌成功的帖子,我会默默点个赞,再附上一句:“记得选对医生。”
40岁,不该是盲目冲刺的终点,而是清醒思考的起点。愿你以我为鉴,少走弯路,拥抱更从容的人生。